公共设施小区健身器材

文章来源:健康时报 2019-06-01 12:22

【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

最近,家住宁波书香景苑一期的李女士使用小区健身器材锻炼时,突然金属器材断裂致其手臂被划伤。李女士就医后,将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和小区物业公司,希望有人对此事负责,赔偿医药费。而时至今日,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多天,物业和居委会都没有给出任何说法,所谓的“医药费”赔偿更是成了“没影的事”。

促使李女士较真的,并非是几十元钱的医疗费,而是她认为:健身器材出了问题,伤害到了他人,管理部门应该承担责任。正如李女士说的那样:我并不在意这几十块钱,可是如果管理部门都对健身器材置之不理,投放了之,今后还会有人中招的。

随着城市公共设施的健全,随着政府服务意识的浓烈,如今的健身器材投放的力度也是越来越大了,广场、游园、小区、街头,时不时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。这些健身器材的投放服务了百姓,锻炼了身体,体现着城市的民生柔情。然而,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:健身器材投放之后,就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,除非到了“不能使用了”才会有人更换,其他时候是没有人前去管理的。于是,我们就看到了不少“伤痕累累”的健身器材,有的少了一个零件,有的失去了一只“臂膀”。对于市民而言,也很少有就此问题较真的,认为“还能使用”,只不过是在使用的时候“小心一些”。

因此,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市民一不小心就“很受伤”的事情发生。有的市民的胳臂被健身器材锋利的断裂处划伤了,有的市民被健身器材的螺丝碰坏了腿,有的市民因为健身器材突然断裂摔在了地上。遇到这样的事情,大家基本上都是自认倒霉,要么自己包扎一下,要么换一个地方去锻炼。“不健康的健身器材”,最让我们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安全。不少市民有带着孩子健身的习惯,当“肢体残疾”的健身器材越来越多的时候,孩子就可能被伤害。

对于健身器材的管理,是到了进一步严格标准的时候了。要制定一个明晰的监管制度,将健身器材的管理细化到具体人员,要让这些人员定期检查健身器材的安全系数,及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确保健身器材处于安全的范围,不给市民留下安全隐患,是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健身器材是公共设施,不能安装了之,后续的管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。

就像这位女市民一样,原本是想锻炼身体的,谁能想到会遭遇“无妄之灾”?健身器材别再处于“病怏怏”的境地了,“不健康的健身器材”最可怕。试问,还有多少“健身器材”成为了“伤人暗器”?

Copyright © 1999-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
温馨提示: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,向全国专家提问!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┊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